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信息

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日期:2025-06-09 11:20:14 字体大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加速拓展,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机遇。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是在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的关键。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和优化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从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改革作出重要安排,提出了300多项改革措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围绕形成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不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藩篱,打通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激发微观主体创新活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是核心。生产力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类不断提升改造自然、创造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能力。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就是要通过调节和重塑生产环节中的各种关系,强化对各类微观主体的创新激励,增强其创新动力,形成各类主体协同高效创新的局面,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系统谋划重点任务、部署改革措施。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形成科学高效的制度体系。一是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特别是在长期市场交易中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自发形成相对稳定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方面关系,如契约制度、平台模式等,加快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二是推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围绕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形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三是鼓励企业推动组织模式变革、分配机制创新、治理体系重构等,加快形成包容技术演进、保障多方主体权益、促进价值共创共享的新型制度框架。

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要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创新数据要素配置方式。要进一步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推动数据相关权利结构性分置和有序流通,结合数据要素特性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同时,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建设,统筹推进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修订工作,增强法律之间的一致性。优化知识产权制度落地实施,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堵点。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国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以激发基础研究投入、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构建有针对性的制度体系和政策措施。完善支持风投基金发展的体制机制,明确政府投资基金定位,完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提升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水平,促进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运作规范、科学高效、风险可控的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格局;扩大市场化风险投资基金规模,提升市场化风险投资基金运营效率。同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的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摘自《人民日报》2025年6月3日发表、曲永义撰写的《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来源:福建日报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