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县鸳鸯草场风头岔,高高的测风仪不停地转动着,让万亩草场在寂静中展现出一派生机。经一年多的风速测定,总投资28亿元的风头岔风能开发项目正式对外招商。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改革议题之一。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更坚定了我们‘生态立县’的决心。”柘荣县环保局生态办主任陈宗茂说,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风头岔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益于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让柘荣的产业更绿色生态。
柘荣是闽东北的内陆山区县,分布着龙溪、西溪、东溪、石山溪、桃坑溪、乍洋溪等河流。其中,龙溪是我省重点保护的“五江两溪”之一交溪的一级支流。长期以来,柘荣肩负着涵养生态、保障下游用水安全、防洪安全的重任。
因为源头保护的限制,柘荣有许多产业不可为。近年,县里先后拒绝了产值千万元以上的污染项目20多个,关停丰丰竹浆粕、蒙爱纸业等1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由此也进一步拉大了与周边县市的差距。
如何既能“生态美”,又让“百姓富”?近年来,柘荣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一种资本来经营、一种品牌来打造、一种潜力来积蓄。
一方面,借助国家、省里的扶持政策,实施大规模营林,进一步涵养水源、改善生态。2004年至2008年,全县每年造林1.5万亩。2008年以后,县里每年造林3万亩。10年过去了,全县森林覆盖率已由当年的62.5%提升至75.4%。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以生物医药产业为龙头的绿色产业。从种植以太子参为主的中药材开始,实施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建设,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和林下经济,形成太子参面积6万亩、油茶 10.3万亩;聚集了20多家药业及关联企业,近三年药业产值年均增长28%,成为我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多年的生态坚守,已让小小的柘荣成为宁德乃至全省生态特色鲜明的县份。继2007年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中国长寿之乡”等国字号“绿”品牌纷至沓来,全县9个乡镇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
近日,温州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意向将一个投资5亿元的项目落户柘荣,每年可带来至少2000万元的税收,结果被拒之门外。陈宗茂说:“考察中发现该项目主要生产明胶,可能会产业污染。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谁受益、谁补偿,这全面激发了一些坚守生态保护却发展相对滞后县份的积极性。以前拒绝一个大项目,心里总会很纠结,觉得自己又亏了,现在有全会精神作后盾,心里自然敞亮了很多。”
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柘荣发展源源不竭的后发动力。去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1亿元,同比增长12.5%;公共财政总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97亿元,同比增长62.6%。全县1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3项名列宁德市前茅,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接下来,柘荣将以更高的标准保护好青山绿水,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着眼于当前,就是要加大力度抓紧做好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工作及国家级生态文明试点县的创建工作。”柘荣县委书记薛理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