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各地、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推出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典型案例,形成具有省域特色的发展经验。
始终围绕经营主体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福建坚持把市场化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突破口,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以“晋江经验”为引领,实施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激发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通过制定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动态收储机制、完善产业用地配置等一系列举措,有效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达4.07万亿元,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9.1%,全省经营主体较2012年增长超4倍,年均新增70余万户,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福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始终围绕数字赋能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数字福建建设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强大引擎。聚焦“数字政府”建设,全省率先探索构建“一门户、一平台、一标准”的政务服务集成创新体系,打造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共享平台。“福建易企办”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企业群众办事实现“掌上办”“指尖办”。创新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覆盖企业设立、投资建设、跨境贸易等领域,实现2000余项政务服务集成办理。“无证明省份”建设加快推进,通过数据共享,大幅精简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数字化改革不断释放营商环境建设的创新活力,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数字政府建设新路。
始终围绕开放合作打造国际化营商新格局。福建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作为全国首批高标准开放试点地区,自贸试验区着力在投资准入、贸易便利、金融创新、法律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通过优化外商投资准入机制,重点领域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一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落地。创新国际贸易服务模式,建设全流程数字化通关平台,推动口岸监管“提速增效”。国际物流体系不断完善,海陆空多式联运助力外贸提质增效。金融开放创新持续深化,跨境投融资更加便利,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健全。这些改革举措有效增强了福建对外开放的“磁场效应”,吸引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在闽投资兴业,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始终围绕闽台融合探索两岸发展新路。福建紧抓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打造对台开放合作新高地。深化对台经贸制度创新,加快探索促进闽台融合的特殊政策,在市场准入、产业合作等领域率先突破。建设海峡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对接和深度合作。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为台湾农渔业和中小企业来闽发展开辟新路径。创新台胞服务机制,在就业、就医、住房、社保等领域实现同等待遇,探索台胞社保卡“一卡通”服务。持续优化台胞支付体验,简化就医流程。扩大台湾地区职业资格直接采认范围,建设全省统一认证平台。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有效增强了台胞台企在闽发展的获得感,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短板与差距
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差距。对标浙江数字化改革、广东开放型经济、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等先进经验,福建营商环境建设还有提升发展的空间。
数字变革潮涌处:福建与浙江“数字领跑者”的步伐尚存差距。浙江作为数字化改革先行省份,率先探索“整体智治”和“掌上办公”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路径。通过构建“1+N”数字化改革体系,推动政务服务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跃升,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掌上办事”便利。特别是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实时监测、企业全周期数字化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相比之下,福建在数字化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创新应用方面仍有差距。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有待深化,部分电子证照难以实现“一网通用”,涉企增值服务的系统性和便利性还需加强。在推动数字技术赋能营商环境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开放大潮澎湃处:福建与广东“湾区引擎”的活力尚显差距。广东省深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双区”驱动、“双城”联动、“双核”引领的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打造了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通道。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率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数字贸易、绿色标准等制度体系,构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吸引众多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金融开放创新持续深化,跨境贸易投资更加便利,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完善。相比之下,福建在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促进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方面还需加力,表现为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环境有待优化,口岸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尚需加强,服务外贸企业跨境经营的支撑体系仍需完善。
协同发展浪潮下:福建与长三角“一体化样板”的脚步尚需加快。长三角地区深入实施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构建了区域统一市场和协同创新体系,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率先实现跨区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资质互认,检验检测结果互通,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大市场。创新建立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互补,培育了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相比之下,福建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仍存短板。产业链区域协同不够紧密,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跨区域政务服务体系需要完善,各地产业同质化竞争现象仍然存在。
直面差距,方能奋起直追。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福建必须对标先进地区、省份,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改革创新破除发展制约,以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能,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以要素畅通激发市场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强化数字赋能,优化要素资源市场配置,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
(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