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设经营主体606.3万户,其中新设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分别增长7.1%、4.3%;民间投资由上年全年下降,转为同比增长0.4%……开年首季,一系列最新数据彰显我国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
水深则鱼悦。记者在多地调研中了解到,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为经营主体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直面经营主体关切破解难题
今年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首次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系统全面规范。连日来,各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纷纷亮新招、展实效,“亮码入企”“扫码检查”“码上监督”,切实为企业发展减轻负担。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是各地各部门回应经营主体关切、提升发展信心的一个缩影。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感受最直接、理解最深刻。
从调研座谈、信件沟通,到举行外资企业圆桌会,再到民营企业家在“新春第一会”上“站C位”“唱主角”……近段时间,不少地方和部门坚持问需于企,建立完善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
聚焦更高效更精准升级服务
日前,福州新榕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职员李宇坤登录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发现一天前提交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新建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同步建设申请已经通过审批,可以直接下载电子版证照了。
李宇坤感慨:“过去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多个证照需要分开办理,要往窗口跑好几趟,现在点点鼠标、网上提交材料,真是省去了不少奔波的烦恼。”
这是福州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缩影。
“目前福州市已推出企业类‘一件事’32组,个人类‘一件事’16组,实现‘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审批处工作人员谢轶博介绍。
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信用修复“一件事”、开办餐饮店“一件事”……记者注意到,以数字化改革和流程再造为核心,各地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一件件关乎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办理更高效、服务更精准。
法治护航企业无忧前行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形成对涉企收费的全过程闭环监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法治建设,打出一系列惠企减负降成本、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市场环境的“组合拳”。
升级“硬”政策,也要提升“软”环境,以柔性监管护航创新就是其中的重要实践。
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试行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如今,面对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给市场以更多留白,给企业以更大空间。
(据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