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信息

全国露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培训班在福建惠安举办

日期:2025-04-01 10:55:00 字体大小:

    正值我国华南热区冬春蔬菜收获时节,3月27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联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在福建省惠安县举办以“机械化提升‘菜篮子’生产能力”为主题的全国露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培训班。全国蔬菜主产省份农机鉴定推广机构技术人员、国内蔬菜机械生产企业代表、丘陵专项和露地蔬菜无人化课题人员、行业专家、周边农户等近300人共同探讨露地蔬菜机械化发展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尤其是新鲜蔬菜的需求日益增长,蔬菜作为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在保障“菜篮子”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全国蔬菜播种面积3.4亿亩,年产量超8亿吨,但综合机械化率仅为42%,目前,我国蔬菜机械化在耕整地环节发展较为成熟,移栽、收获环节是短板,特别是露地蔬菜移栽、采收环节机械化率不足30%,蔬菜生产仍然面临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亟需补齐蔬菜机械化生产短板,加快突破露地蔬菜生产机械化瓶颈。

  本次培训通过机具作业演示、应用场景观摩和专家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甘蓝、胡萝卜、白萝卜等露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和一批蔬菜农机装备补短板成果。惠安县走马埭现代蔬菜产业园,25家企业50台套机具陆续进行耕整地、播种、移栽、收获、转运、植保、水肥管理等作业演示。每一类机具演示后,农业农村部蔬菜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相关专家进行具体的田间指导。针对胡萝卜、白萝卜收获机,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陈永生在田间指导时表示:“收获机具研发需要农机农艺融合,跟种子、土壤,播深都有关系,以种子为例,目前真正能够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很少,且大多是国外品种,因此,还需多培育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移栽环节演示了甘蓝、西兰花、辣椒、西红柿等机械移栽作业。“目前全国已有多种半自动移栽机推广应用,但可靠性和稳定性还有待加强,今天还有两款全自动移栽机现场演示,这样的活动,为促进我国移栽机的更快推广应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眼下亟待破解一些短板,比如种植模式多样、秧盘不统一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机具的推广应用,今年,我们要做的是逐步统一穴盘,使穴盘标准化,再解决宜机化育苗问题,将有效提升全自动移栽机作业质量和作业性能。”沈阳农业大学教授田素博表示。

  当天下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友军、中国蔬菜协会副会长徐振兴、福建省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钟凤林、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崔友林等分别从蔬菜宜机化品种、蔬菜产业发展思路措施、福建蔬菜机械化生产、露地蔬菜无人农场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授课。中国蔬菜协会副会长徐振兴表示:“今天我们看到,新研发出来的这些移栽、收获机器,演示时可以运行一段距离,但如果长时间工作可能就出问题了,因此,一些机具在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特别高兴的是,我们看到国产的机具收获的效果在不断进步,农机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人员一直非常努力在解决这些短板问题。”

  现场演示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一台农机的性能优劣,而想要精准评价还需专业的人员和手段。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经作机械处处长吴传云表示,精准评价机具作业性能需要科学方法,农机鉴定是评价农机作业性能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有一支试验鉴定队伍把好农机质量关。培训期间,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开展了白萝卜收获机、甘蓝收获机鉴定检测技术交流。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副站长刘小伟指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国省级农机人员蔬菜机械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能力,推进产学研推紧密结合,汇聚资源、形成合力,加快蔬菜生产机械化步伐,推动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针对下一步工作,刘小伟指出,全国农机鉴定推广系统要认真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履职尽责为蔬菜稳产保供提供有力机械化支撑;要加强与科研院校、生产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与协作,研产推用一体加快蔬菜生产农机装备补齐短板;要加强知识更新和技术学习,拥抱科技勇于创新同步推进蔬菜生产机械化与智能化,推动形成农业生产新质生产力。

  本次培训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同步进行,线上直播平台1.7万人次观摩。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