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信息

小农户更需接受新质生产力洗礼

日期:2025-03-10 11:56:13 字体大小:

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农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场。农业具有天然弱质性,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多重制约,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通过技术突破革新、要素优化配置、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全流程再造。近年来,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尤其是生物育种、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现代科技的应用,不断突破农产品产量天花板,打破传统农业“看天吃饭”的困境,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产业。

发展农业生产力,事关农业生产经营全领域、全流程、全环节,需要创新链与产业链上的每一个节点共同参与。因此,需要处理好多重关系,尤其是现代农业与小农户之间的关系。

“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小农户家庭经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农业主要经营方式。尤其是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人多地少,土地分散,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小农户的发展更不容忽视。

小农户家庭经营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小、投入低、抗风险能力弱、技术倾向保守,难以有效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从这个角度上看,小农户与新质生产力似乎天生绝缘。但小农户又恰恰迫切需要接受新质生产力洗礼。小农户好了,农业基本盘才守得稳,“三农”战略后院才能筑得牢。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仅要聚焦科技进步、生产效率提升,还要关注如何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帮助小农户自我成长,保障好他们的基本利益。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培育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农人,自然是基本操作。但更重要的,是立足各地实际,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单家独户的经营个体,从孤岛状态引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让他们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中精准找到自己的位置。

比如,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小农户与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后者可通过技术支持、托管生产、社会化服务、订单合作、就业岗位供给、土地等要素入股分红等联农带农手段,让广大小农户接受现代农业科技改造,共同应对纷繁多变的市场,实现可持续增收。

当然,这个过程还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予以保障,特别是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在稳定的基础上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让农民可以获得更多财产收益。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重动能。这也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

来源:福建日报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