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信息

以乡创美学激活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动力

日期:2025-03-04 13:10:22 字体大小: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伴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催生了以文化创意为引擎,以美学为动力,带动乡村发展的“乡创美学”理念。乡创美学以乡土为根基,以文创产业为载体,以科技和市场为依托,从乡村发展需求出发,通过形式美、色彩美、空间美、情感美等美学要素为乡村文创提供审美支持,将乡村资源转化为乡村文化创意资本,以系统性、识别性、规范性、审美性的美学创新范式重塑乡村的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审美体验,重启乡村生命力。

福建是中国的经济作物大省,生态禀赋优越。同时,八闽大地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提升福建乡村经济韧性,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农文旅融合战略给出了指导性方向。农文旅融合强调“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农为根,以文为核,以旅为介,基于乡村本底资源和特色,深掘乡村文化与价值,赋能乡村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乡村可持续性发展新格局。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为导向,激活福建农村特色产业作为农耕文化、海洋文化、民族文化等创新传承体的功能,通过乡创美学盘活、赋能及融合“三农”资源,促进“三农”与人文、科技、生态、美学等有机融合,形成创新产业集群,强化福建农文旅融合的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带动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福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乡创美学介入乡村形象传播,提高福建农文旅规范化和识别度

福建多样性的地方文化与资源成为推动本土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力量。突出福建资源优势并增强福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识别度,乡创美学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构建品牌化战略和品牌形象识别体系便是其中重要策略之一。品牌具有规范形象、提升审美与识别、传达品牌文化的功能,不仅是品质和服务的体现,也是乡村形象传播的名片,更是提升乡村影响力、美誉度和引进资源的重要抓手。品牌体系的构建重在“差异识别”,难在“系统实施”,贵在“持续维护”。依托设计学品牌团队的美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从地方品牌战略上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系统梳理本土乡村自然、农业、文化与旅游等资源,抽取文化与审美中的共性与个性基因,结合美学形式法则进行视觉元素转译,利用共性基因联动各方资源作为品牌战略的顶层设计依据,运用个性基因构建品牌差异化。通过打造体现乡村文化底蕴和风貌质感的品牌和IP形象,从顶层设计整合乡村形象,并重塑福建乡村的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产业及产品品牌形象,打造从宏观到微观的品牌化战略体系,改善现阶段文旅市场的同质化现象和品牌形象应用不规范问题,强化地方辨识度,便于乡村文化和形象推广与传播,形成品牌合力和价值共创,打造福建特有的品牌生态圈层。

近年来,泉州蟳埔村为了突出文化识别以及在形象宣传、产业融合和行业联动过程中规范化整合传播,邀约优秀设计师和企业通过品牌战略重塑蟳埔村形象,面向全球发布了以“海丝泉州、非遗簪花”为文化定位,运用美学中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法则设计的“簪花围”配色和适合纹样形式感造型的蟳埔村LOGO,打造“游蟳埔、簪花围、美自己”泉州世遗海丝新名片。通过品牌战略和管理,提高福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规范化和识别度。

◆乡创美学介入乡村景观重塑,提升福建农文旅特色化和场景力

福建拥有丰富且宜人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如武夷山、宁德霞浦等神奇瑰丽的自然风貌,还有南靖土楼、永泰嵩口古建筑等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首先,保护自然肌理,重塑景观风貌。基于文化遗产传承与生态保护、和美乡村建设目标以及提升大众旅游体验感的需求,在最大程度地保存本土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乡村本底风貌和特色肌理的基础上,依托设计学、城乡规划学等研究方法和乡创美学介入,对乡村自然景观进行活化,在固有景观基础上合理植入人为再造美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的设计与规划,为游客充分展现乡村的自然之美,并提升游客体验感。还可与文化产业及国内外高校的艺术学院等相关社会组织协同共建摄影、艺术采风等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艺术创作实践基地,在有效带动相关产业联动的同时,为大众搭建提供艺术创作和文化展演的平台与场所,通过创作的艺术作品发挥福建本土文化记忆构建和地方形象传播的功能。其次,升维空间价值,共创美学经济。在本土特色传统村落及传统建筑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规划设计、提升、修缮和改造,打造凸显本土特色化的设计风格。利用乡村废旧空间,依托乡创产业和艺术培训机构创建全龄段的美学研学机构,研发和开展本土非遗、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艺术研学及培训项目。改建乡村主题博物馆、乡村图书馆与复合型乡创商业空间,以及结合当地优势产业改建形成“民宿+”的体验式文旅民宿等乡村文化场域。利用数字技术建设数字农业博物馆、数字非遗馆,打造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和数字体验新产品。通过这些空间合理运用,及时捕捉老龄化社会催生的中老年娱乐文化消费需求的商机,拓展目标群体的辐射面,为乡创产业集群提供充分的场景资源。

有“中国十大风光摄影胜地”之称的福建宁德霞浦,依托自身优越的景观资源,以摄影艺术为媒,以乡创美学赋能文旅经济,全方位打造摄影产业生态,带动当地旅游、乡创产业融合发展,为当地海洋文化传播打开窗口,大大提升了福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依托乡创美学介入,有效实现福建乡村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传统建筑的资源整合,盘活福建地方产业和拉动美学经济,实现景观的活态化可持续发展,从而构建福建乡村全新的审美体验,提升福建农文旅融合特色化和场景力。

◆乡创美学介入乡村文化造节,增强福建农文旅精品化和影响力

乡村振兴与发展关键靠人的生产生活来聚合产业。激发乡创美学的造节效能,把艺术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传统手工艺人劳作、乡人民俗节庆仪式及乡村特色美食制作等场景迁移至乡创文化活动中来,是激活福建农文旅融合发展和提升其影响力的重要路径。为福建独具特色的南音、莆仙戏、歌仔戏、高甲戏等音乐和戏曲打造与现代音乐融合的乡村音乐节,为蕴含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妈祖文化等打造民俗文化节,将福建传统漆艺、竹编、木雕等传统工艺与农特美食、产品等优势资源融合,打造乡创艺术节、乡村创意市集,开创农业产业为主体的农业博览会等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品牌战略观的精品艺术活动,将福建优质资源通过乡创文化活动策划与主视觉设计系统整合传播,形成常态化乡创文化节品牌精品系列活动,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增智添力。

以农特美食闻名国内外的三明沙县打造了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精品活动,设计师通过活动策划与策展、活动物料设计及组织宣传等美学介入展演全流程,完成了海峡两岸美食展、沙县小吃产业发展论坛、沙县小吃老字号门店评选等一系列以特色美食文化为基调的集群活动策划与宣传,通过美学介入将外源性与内源性力量聚集,有效带动当地产业联动和经济效应,增强福建农文旅融合的精品化和影响力。

乡创美学具有构建代际记忆、赓续文化基因、厚植文化自信的功能,它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需要艺术学与农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学者各展其长,共同探索,将乡村审美资源转化为乡创美学资本并创造美学经济,构建“观闽景、赏民俗、品闽食、居民宿、创闽作”的产业新格局。同时,持续探索将乡创美学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文化治理工具之道,营造现代乡村生活之美,提升福建农文旅场景力、识别度和影响力,激发福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活力,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
 

来源:福建日报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