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院校教育平台。依托涉农大中专院校合作开展培训。
二是企业用工平台。加强与我市用工企业特别是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联系协调,引导企业培训农民到村、送岗位到户,实现企业、贫困户双赢。
三是单位帮扶平台。利用帮扶单位信息广的优势,帮扶贫困劳动力受训后上岗就业。
四是政策保障平台。每年安排财政专款,把贫困户劳动力培训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
五是基地培训平台。充分利用各类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开展贫困户劳动力培训。2013年,全市完成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900人,通过培训,使参训贫困农民掌握1-2门致富技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