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立是开始,春是希望。伴随着立春到来,一份惠及亿万农民的重磅文件对社会发布,就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那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哪些重要信号呢,我们通过三个关键词来理一理:
第一个就是“千万工程”。这也是“千万工程”第一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里。“千万工程”是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浙江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如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万工程”经验给出了方法论,其中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如今被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谋划推动农村改厕等普及普惠、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关键要事。
第二个关键词是“大”。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在高基点上再增产难度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提到多个“大”字:大面积提高单产,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等等,可以说,端牢饭碗的具体举措细之又细。
第三个关键词是“科技创新”。我国的资源是有限的,超大规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又不断增长,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明确要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等等。我们期待着,通过系统推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有更多“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底盘技术被研发攻关,期待着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期待着越来越多的急需的农机具应用于生产。加快向农业强国迈进!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王凯博 李琳 雨棣 张博)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创新。漳州旗滨光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节能减排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有力推动当地光伏产业强链补链、集聚发展。周祖翼、赵龙走进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科技创新、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等情况,关切询问企业春节用工是否充足、工人工资支付是否到位和政府服务保障是否落实。周祖翼、赵龙鼓励企业始终坚守实业、做精主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破解核心技术难题,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新优势。要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扛起主体责任,严格做好应急预案,落实值班值守机制。春节前是工资结算高峰期,部分工人要返乡过年。要让工人及时足额拿到应得的工资报酬,关心关爱春节期间留在岗位的外地务工人员,切实维护他们合法权益。有关部门要支持企业稳工稳产,精准服务企业用工和求职者就业,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工需求,抢抓春节前后生产建设“黄金期”。
东山是福建第二大海岛县。前楼镇下西坑村依山傍海,通过海域生态治理,做优做强蓝色经济,描绘出一幅生态优良、渔旅融合的海上田园画卷。沿着整洁的村道,周祖翼、赵龙边走边了解村子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情况。 在党员连心亭,省领导与县、镇、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及村里的经济能人一起愉快交流,从基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到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大家谈得深入、讲得实在。周祖翼说,致富要靠支部、靠带头人、靠能人大户。他鼓励大家要立足资源禀赋,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让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建设好维护好农村公共设施环境,让绿色成为美丽乡村的鲜明底色。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特色旅游、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改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促进村晚、村超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不断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让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起来。
周祖翼、赵龙还分别看望慰问了下西坑村的困难党员、困难群众代表,关切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子女学习就业及家庭收入等情况,鼓励他们坚定信心、积极乐观,相信在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靠自己的勤劳双手,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党委和政府要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加强社会救助,守牢民生底线,切实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省委常委、秘书长吴偕林参加。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