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依据玉米病虫源基数、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和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4年全国玉米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8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6.9亿亩次,病害发生2.9亿亩次。草地贪夜蛾在西南、华南地区以及黄淮地区晚播夏玉米偏重发生,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和甜菜夜蛾在黄淮、华北地区穗期混合发生,呈上升危害趋势,特别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危害加重,双斑长跗萤叶甲在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局部偏重发生,玉米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地区重发态势明显,对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
一、趋势预报
(一)虫害
草地贪夜蛾全国发生面积4500万亩次,西南、华南、江南发生代次多、程度重,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黄淮、西北、华北地区偏轻发生,部分晚播夏玉米偏重发生。玉米螟全国发生面积2.4亿亩次,其中,一代发生7500万亩,东北大部、黄淮大部、西北大部、西南华南局部中等发生,辽宁、江苏局部偏重发生;二代发生9000万亩,东北大部、西南和黄淮局部中等发生;三代发生7500万亩,黄淮海夏玉米区偏重发生。三、四代棉铃虫在黄淮海局部和东北南部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9000万亩次。二、三代黏虫在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总体偏轻发生,局部将出现集中危害,全国发生面积4500万亩次。甜菜夜蛾在东北南部、华北和黄淮地区苗期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4000万亩。地下害虫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7500万亩次。双斑长跗萤叶甲在黄淮、华北、东北、西北大部中等发生,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4000万亩。玉米蚜虫在东北、西北、黄淮海大部、西南华南局部地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6500万亩。蓟马在黄淮海地区玉米苗期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500万亩。叶螨在黄淮、西北、华北等地偏轻至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000万亩。
(二)病害
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存在偏重以上流行风险,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大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大部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7500万亩。小斑病在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500万亩。褐斑病在华北局部偏重发生,黄淮海大部地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000万亩。弯孢叶斑病在黄淮、华北、东北等地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500万亩。灰斑病在东北、西南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500万亩。穗腐病、白斑病、北方炭疽病、茎腐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线虫矮化病等在部分地区有一定危害。
二、预测依据
(一)大部地区害虫冬前基数偏低,但均有基数偏高区域
1.草地贪夜蛾
2.玉米螟
3.黏虫
(二)玉米种植制度和栽培措施对病虫害发生总体有利
近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6.5亿亩左右,是种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粮食作物。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一年四季均有玉米种植,长江流域迁飞过渡区和黄淮海重点防范区春、夏和秋玉米交错种植,播期不齐,为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丰富的寄主条件。玉米主产区普遍实施免耕、秸秆还田、长期连作等栽培措施,有利于病虫源积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蔬菜、设施栽培面积扩大,利于棉铃虫、甜菜夜蛾、桃蛀螟等多食性害虫转入玉米田危害。东北、华北主栽品种对大斑病,黄淮海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褐斑病等病害抗性较差,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三)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有利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