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信息

春季末期茶园病虫害发生动态(2022年第9期)

日期:2022-05-27 12:16:53 字体大小:

冬季全省气温略偏低、雨量偏多,早春季(3~4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1至4月的气候条件不利于虫害越冬、繁殖与病害流行。但5~6月全省进入雨季,温湿度适宜,夏茶食料丰富,此阶段为我省低海拔茶园病虫害发生的一个高峰期。请各地植保部门加强监测,适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茶农抓住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开展科学防控。

  一、茶小绿叶蝉

  我省茶树最主要的虫害之一,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影响茶树品质。我省低海拔茶区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为5~6月及9~10月,全年形成夏、秋茶两次虫峰,且以第一峰为最。高山茶区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7~9月。越冬成虫于每年3月当气温升至10℃以上时即活动取食并逐渐产卵繁殖。

  4月下旬全省春茶区茶叶监测点调查数据显示,小绿叶蝉平均百叶虫量4.88头,部分地区最高达26头;全省平均虫梢率6.54%,部分地区最高达47%。其中:武夷山茶区监测点百叶虫量1.5头,平均虫株率2.6%;安溪县监测点百叶虫量1.6头,平均虫株率低;华安县百叶虫量3.3头,平均虫株率4.2%;福安县百叶虫量5头,平均虫株率3.67%;建瓯市监测点百叶虫量5.7头,虫株率最高可达23.5%;大田县监测点平均百叶虫量18头,平均虫株率18%。5~6月该虫正进入第一个虫口高峰期,预计将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防治意见:及时分批采茶,可明显降低虫口密度;可用琥珀色和黄绿色板配合机油、性诱剂或触杀性杀虫剂,高于茶丛挂于茶园内进行诱杀;当百叶虫量达6头以上时应进行全园防治,未达防治指标的可酌情挑治并注意保护天敌。

  二、茶黑刺粉虱

  我省茶区重要害虫之一,以若虫群集在寄主的叶背吸食汁液,导致茶叶因营养不良而发黄、提早脱落。该虫排泄物能诱发煤烟病,使得枝、叶、果受到污染,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茶黑刺粉虱在我省茶树上1年发生4~5代,2代以后世代重叠较严重,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旬羽化。一般第一代为主害代,一代幼虫发生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下旬,是防治关键期。

  春季茶区调查:福鼎市发生时间较往年偏迟,发生程度总体偏轻,4月下旬百叶成虫数2~12头,磻溪湖林局部茶园百叶成虫数高达92头。福安市一代黑刺粉虱低龄成若虫高峰盛发期4月10~20日,百叶成若虫量45~65头,烟煤病叶病率为5.5~15.6%,其中社口、上白石、松罗茶叶监测点3月15日茶园始见成虫,比去年推迟7天,比往年推迟4天;4月2日卵孵率达88%,百叶成若虫量11~18头,比去年同期减少3头;4月8日调查,社口茶叶监测点百叶成若虫量15~25头、烟煤病叶病率为5.5%,上白石茶园百叶成若虫量10~16头、烟煤病叶病率为5.5%,松罗茶园百叶成若虫量7~12头、烟煤病叶病率为5.5%;5月15日监测点百叶成若虫量7~14头。预计低海拔茶区春季末期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防治意见:加强茶园管理,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磷钾肥,结合修剪、疏枝,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茶黑刺粉虱发生。冬季修剪后可喷洒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保护利用天敌,如捕食性天敌,蜘蛛类、瓢虫类、草蛉类;寄生性天敌,如刺粉虱黑蜂、黑齿粉虱黄蚜小蜂,黄盾捕虱蚜小蜂、东方长棒小蜂等;在茶园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或悬挂涂有化学信息素的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当小叶茶树品种每叶虫量达2~3头或大叶茶树品种每叶虫量达4~7头时,于卵和一龄若虫盛发期及时防治,重点在第一、四代,挑治二、三代。超过防治指标时,考虑进行化学防治,严重的茶园7天后可再喷1次。

  三、茶尺蠖与油桐尺蠖

  茶尺蠖1年发生4~5代,是我省茶园重要食叶类害虫之一,有间隙暴发现象;油桐尺蠖1年发生3代,以夏、秋茶为害重,闽东、闽北茶区发生较重。尺蠖四五龄幼虫期为暴食期,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集中在4月中下旬。

  福鼎市部分监测点一代茶尺蠖幼虫发生时间较去年早。发生茶园虫口密度2~8头/㎡,以低龄幼虫为主。局部茶园如磻溪桑海发生较重,高达25头/㎡。

  福安市茶叶监测点3月20日茶园灯下始见成虫,比去年推迟4天,成虫始见日诱蛾量2头/灯,与去年相同。一代成虫灯下蛾量高峰期出现在3月23~25日。茶尺蠖幼虫在田间3月21日始见,始见日每米茶丛一般有一龄幼虫1~2头。监测点4月上旬末至中旬进入高龄幼虫盛发期。5月1~16日监测点灯诱总蛾量35头。5月15日,茶园茶尺蠖一龄幼虫2~3头/㎡。个别茶园油桐尺蠖可达7~10头/㎡。

  预计全省茶区中等偏轻发生,局部偏重。

  防治意见:深耕灭蛹,利用成虫落地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利用成虫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当茶尺蠖或油桐尺蠖每平方米虫量达7头时,在幼虫低龄期药剂防治。

  四、茶丽纹象甲

  1年发生1代,5~6月间是成虫为害盛期。冬季低温和早春降雨会延迟成虫出土。长势郁闭和荫蔽的茶园一般虫口较多,根际土壤疏松湿润,有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和蛹的发育。夏季30℃以上的高温会缩短成虫寿命,减少产卵量。

  4月下旬茶园监测数据显示:全省茶区茶丽纹象甲平均虫口密度0.94头/㎡,零星发生。南靖县部分监测点7头/㎡,建阳区平均9.67头/㎡;建瓯市零星发生,局地3头/㎡;武夷山市平均1.6头/㎡。福安市平均1头/㎡;预计春末夏初全省茶区茶丽纹象甲偏轻发生、局部中等。

  防治意见:结合茶园耕翻松土,杀灭土中的幼虫和蛹;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铺膜振落集中捕杀;成虫盛发期每平方米虫量达15头时开展药剂防治。

  五、茶橙瘿螨

  全年虫量发生高峰在5~6月与9~10月,以夏、秋茶为害最重。4月下旬全省平均虫叶率0.54头/叶,虫叶率0.77%。福安市4月25日调查,橙瘿螨虫叶率6.3%,每叶有虫4.5头。周宁县5月上旬调查,橙瘿螨虫叶率2%,每叶有虫2头。预计下阶段5~6月全省茶橙瘿螨中等发生。

  防治意见:于幼螨、若螨盛发期,当百叶虫口密度超过10头(或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有虫3~4头)时实施药剂防治。

  六、茶毛虫

  茶园鳞翅目毒蛾科食叶类害虫。在我省一年发生3~4代,高山茶区年发生3代,低山茶区年发生4代。卵产于老叶叶背,以三龄之后的幼虫取食叶片,形成缺刻或全叶取食,留下叶柄。第一代幼虫发生期最长,在4~6月为害春夏茶。第二代幼虫发生于7~9月,为害夏秋茶。

  4月底茶园监测点调查数据显示,全省茶毛虫虫口密度0.34头/㎡,平均卵块密度0.03块/㎡,灯诱日蛾量0.1头。发生程度呈总体偏轻的状态.部分防治不到位点片5月上旬出现7~8头/㎡,卵块密度1块/㎡区域.其余茶区零星发生。综合判断春末夏初茶毛虫偏轻发生,局部未防治点片偏重。

  防治意见:人工捕杀,根据一至三龄幼虫具有群集性的生物学特性,高密度点片适时进行人工捕杀或前期集中摘除卵块;中耕灭蛹;诱杀成虫,根据茶毛虫趋光性,可在各代达到防治指标后用苏云金杆菌水剂、白僵菌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剂喷雾,选择阴雨天或雨后初晴时进行喷雾防治。

  七、茶饼病与茶炭疽病

  5~6月全省南北陆续步入雨季,高温多湿将有利于全省茶区病虫害的发生。针对常年同期高海拔茶区常发的茶饼病,茶炭疽病等,在开展茶园虫害监测防控的同时应同步实施监测调查。

  茶饼病为害茶树嫩梢叶,全年一般有3~5月和9~10月2个高峰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茶炭疽病主要为害成叶、或老叶,高温高湿有利发病,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发生最盛,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

来源:省植保总站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