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信息

三明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

日期:2013-06-05 13:57:11 字体大小:

近日,三明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受省农技协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和省农技协常务副理事长叶顺煌的委托,省科技进修学院院长李自荣到会致辞。省农林大作物科学学院书记林克显莅会指导并致辞。三明市科协主席吴联派、市委农办副主任吴锡胜、市民政局副局长曹荣斌、市农业局副局长杨敏、市科技局副局长黄建明、市科协副主席李志海、市科协副主席林小霞、市农科院院长许旭明、市农科院副院长乐开富等部门领导出席成立大会,市直有关部门科室负责人、各县(市、区)科协领导及市农技协第一届理事共69人参加会议。市科协农函大办主任许宗得主持会议。 

    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知通任协会名誉理事长,市科协副主席李志海当选理事长,市农科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福建六三种业公司总经理乐开富,市农业局推广研究员严叔平,福建天宝岩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科进当选副理事长。 

    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吴联派代表市科协党组向市农技协成立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就加强市农技协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认识要提高。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技协以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服务为纽带,把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将专业生产、科技服务、市场营销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中央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新要求,县、乡科协应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技协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积极指导,稳步推进农技协组织建设。二是任务要明确。市农技协要努力与市里8家涉农院士工作站加强合作,努力在“五新”技术等方面的推广、培训、示范和交流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今后要努力从松散的技术推广为主,向生产、加工、流通三位一体的技术经济实体型方向转型;从抓普及实用技术为主,向产品联合营销为主转型;从一般科技型群体,向实体化、企业化、法人化、行业化方向转型;从只有技术优势,向既有技术优势、更有品牌优势、联合优势、人才优势方向转型;从只求数量多,向培育一个产品、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行业,致富一方群众的新特色方向转型;从简单种养经营,向绿色食品认证、商标注册包装方向转型。三是服务要到位。市农技协服务意识要增强,服务内容要定位,服务方式要创新,服务成效要凸显。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始终难于实现农业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农技协要通过建研发中心、建示范基地和举办科技培训班,组织农民、培训农民、带领农民发展经济;要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络和手机短信等媒体扩大宣传,传播科技;要通过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与服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要通过技术示范与技术辐射这一农村科普的特色和新的亮点,促进创建科普示范县、科普示范乡、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示范农技协以及科技示范户等,进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四是管理要加强。要营造良好氛围,建立运行机制,创出办会模式,以“农”为主,以“新”为特,加强指导组建县级协会。要会同民政等有关部门对农技协组织在审批上作了一些硬性规定;深入基层,帮助农技协及时制定相关章程、制度;引导农技协实现产品品牌化,增强市场竞争力;注重选树典型,通过带动农技协工作深入开展。同时,要加强与兄弟地市交流学习,研究发展途径,建立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指导,努力开创农技协工作新局面。 

    农技协既是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载体,也是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技协肩负着上联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技术推广机构,下接农村千家万户,既是架通农户与科技、市场的“金桥”,也是畅通“五新”技术流向农村千家万户、各个生产环节和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渠道,更是新时期农村科普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社会力量。近年来,三明市高度重视扶持发展农技协,目前已建立151个组织,服务会员人数8795人,带动农村3.21万户。已有24个基层农技协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农技协,得到财政部和中国科协奖励480万元;有27个基层农技协被评为省级先进农技协,得到省财政和省科协奖励135万元。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