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好消息从北京传来——沙县入选2012年全国十佳金融生态建设示范县。
沙县,闽西北山城,因小吃闻名。沙县小吃走遍中国,其主力军多半是农民,农村金融活动相对活跃。
2011年12月,沙县被列为全国6个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点之一。去年6月,试点正式启动。通过实施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工程,沙县在打造金融体系、丰富金融产品、便捷金融服务和营造金融环境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创新体系:有钱贷给农户
去年8月和10月,农业部两次到沙县调研,认为该县的农村金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首要是创新金融体系。”沙县纪委书记林昭闹说,围绕建立多形式担保模式、激活区外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沙县大胆探索。
沙县先后成立全国首家农村土地流转行业性担保公司、养猪专业担保公司,全省首家村组织与村民共同出资的担保公司等,为农民提供专项专业担保服务。
目前,沙县共有20家融资担保公司,其中5家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
此外,沙县采取村民出资为主,能人捐资、政府注资为辅等形式,建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基金封闭运行,为所在村出资村民贷款提供担保服务。
目前,沙县已有11个村建立融资担保基金,规模达535万元,已为163户1102万元贷款提供担保。
多种形式的担保模式建立后,融资规模不足问题亟待解决。
沙县大力引进区外金融机构,利用民间资本,多形式扩大信贷投放总量。
多家金融机构落户沙县。农发行沙县支行已开业;重庆农商行组建沙县渝农商村镇银行,即将开业;三明农商行沙县支行、晋江农商行沙县支行筹建工作正有序推进。
民间资本看好小额贷款公司。由民间资本发起的、注册2亿元的沙县金元小额贷款公司已成立。另有2家正在筹建。
县林业集团牵头组建国有背景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已进入股东确认阶段;由福建东方重型精密机床有限公司牵头,注册资本2亿元的沙县东方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申报。
为了让民间借贷行为阳光化、合法化,沙县探索民间资本管理新模式。沙县民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已在工商局登记,注册资本1亿元。公司将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和重点项目建设,规避投资盲目性、投机性和不规范性等问题带来的各种风险,促进县域经济更好地转型发展。
截至去年11月末,沙县县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投放22.42亿元,居三明市第二;县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新增11亿元,为全市第一;涉农贷款余额87.12亿元,同比增长16%。
盘活资源:农户有抵押物贷款
“得益于农村好政策,房子可以抵押贷款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解决了。”沙县高桥镇明洋山新型社区农民朱仕贵高兴地对记者说。
2010年,朱仕贵与人合资创办了天台山农牧合作社,主要从事普通家禽和名贵鱼种养殖。生意顺风顺水,朱仕贵决定用自家价值45万元的小别墅抵押贷款,扩大养殖规模。但因为房屋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不能用以贷款。
去年6月,沙县推出农村住房抵押贷款。朱仕贵迎来“及时雨”,顺利贷得15万元。
为满足农村住房融资需求,解决贷款抵押难题,农行沙县支行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农村住房集体建设项目贷款和新农村建设个人住房贷款,突破农村住房无法抵押、农户贷款方式受限两大瓶颈。
目前,沙县农行和农信社已累计为农户发放农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186户2460万元。
此外,沙县充分利用林、地等资源,创新农户融资担保产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流转项目和订单农业贷款,促进更多金融资金向农村倾斜。林、地等资源可以随时变现为“绿色银行”,目前已累计放贷近6亿元。
为进一步盘活资源资产,沙县财政每年贴息200万元,对流转土地的经营项目,推出“银行+财政贴息”的金融支持模式,至今已为160个土地流转项目发放贷款1亿多元。
同时,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为其生产基地农户种植、收购原料提供“银行+公司+基地+农户”的“1+N”农户订单生产保证担保贷款。全县累计为270多户农户发放担保贷款1.06亿元,发放烟农保证类贷款1063笔3800万元。
沙县还因地制宜开展差异化特色金融服务,与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银村共建,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和小吃业主扩大经营,累计为他们发放贷款18.4亿元。
评定信用:减少农户不良贷款
农村金融改革难在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盘活,还难在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以保障整个系统良性运行。
“担保基金的成立,让我的企业发展有了底气。”前些日子,高砂镇渔珠村村民董火妹在信用社拿到了10万元贷款,成为该村村级担保基金的第一个受益人。
2008年,董火妹注册成立了亿雪竹制品厂,目前已建成5条竹凉席生产线。眼下是竹制品的生产旺季,需要大量收购毛竹,能否及时获得银行贷款直接关系到工厂能否正常运转。
去年6月以来,沙县农信社按照“先建档、后评级、再授信”的思路,启动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及信用评级,高桥镇官庄村、青州镇涌溪村、高砂镇渔珠村等11个村先后成立村级资产担保基金,每个家庭入股2万元,按信用评级从信用社贷款,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的资金问题。
“早在2008年,渔珠村就被信用社评为信用村,全村农户信用等级几乎都是A级。”高砂信用社主任张知钱说,信用社以家庭收入、家庭资产、村(居)评价、信用评分等为内容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再根据农户信用等级确定贷款授信额度。
目前,沙县已为全县所有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共50387册,并完成信用等级评定,其中A级以上有40713户。农信社已对3B以上农户授信46379户,授信额度17.6亿元;贷款农户6033户,贷款余额11.8亿元,较好地满足农民的有效信贷需求。
沙县农信社主任钟先礼说,对贷款信用良好的农户,将通过定期年审,给予上调信用等级及授信倍数,最高为信用等级AAA级和授信10倍以内。对基金贷款担保授信逾期超过10%以上的,新增贷款的利率按上浮60%执行;逾期率超过15%的,信用社即停止办理该基金的贷款担保,直至逾期率小于10%。
信用评定成为有效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沙县涌现出一批信用村、信用镇、信用街、信用协会、信用园区、信用社区等。各类信用载体获得银行业机构授信2.1亿元,累放贷款1.82亿元。
去年,沙县不良贷款率为0.77%,远远低于银行业5%的不良贷款率容忍度,金融生态环境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