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信息

漳州市多措并举实现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日期:2012-12-03 21:35:29 字体大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农业是福建省漳州市的优势产业。漳州市委、市政府一向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工业化提速、城市化提升、现代农业提效”为发展重点,注重从政策上、机制上、措施上引领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发挥优势,精心打造特色农业产业。近年来,漳州发挥得天独厚的气候、区位、山海资源优势,立足实际,加强传统名产的提纯复壮,加快品种改良和良种引进,重点扶持水产、水果、蔬菜、畜牧、花卉、食用菌和茶叶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主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一县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了漳州水仙花、天宝香蕉、平和琯溪蜜柚等一批区域特色农业“名片”,成为闽东南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特色农业地区。如漳州食用菌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方面,国际蘑菇学会主席格雷格·西蒙称赞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平和县的琯溪蜜柚,占全国柚类产量的30%,年出口11.5万吨,创下全国县级柚类面积、产量、出口量均居首位的佳绩,被誉为“世界柚乡”、“ 中国柚都”。

    二、对台合作,领先一步与境外市场接轨。漳州与台湾一水之隔。台湾能种植的农作物漳州也能种植。台湾农业具有品种、技术、市场优势,漳州则在劳动力、土地价格方面占据优势,两地发展农业有很强的互补性。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开启农业合作的大门,加快建设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先后引进台湾优良品种 1700 多个,推广面积 100 多万亩,引进加工设备近5000台(套),农业种养技术近 800项。对台合作起到引进一家带动一片的效应。全国“第一大”规模台资农业企业天福集团落地漳州,有力地带动漳州茶叶产业从传统、零散、低效益向现代、集约、高附加值的转变,并促进农业与加工、商贸、文化、旅游产业的结合。近年来,随着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海峡(漳州)花卉集散中心的加快建设,随着两岸乡镇对接活动的开展,两地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漳州成为台商投资农业的密集区、台湾农业外移基地、台湾农业科技引进示范“窗口”。“十一五”以来,漳州新批办农业台资项目 228 个,合同利用台资 3.27 亿美元,为全国农业利用台资最多的地级市。漳台合作推动漳州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加快漳州农业率先一步与境外市场接轨,并向全省乃至全国辐射。

    三、加工转化,延伸农业产业链。近年来,漳州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将食品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培植,有效延伸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一是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目前,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超300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8家,省级、省厅级龙头企业 53 家,市级龙头企业185家。二是壮大了食品工业。漳州食品工业链条完整,企业众多。目前,全市食品加工企业3000多家,食品业总产值达700亿元,总产值占全省的30%。其中年销售收入上亿元50多家,超10亿元8家。2011 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 577 家,完成食品工业产值 662.7 亿元。食品工业进入快车道,“十一五”期间产值增长了3.1倍,食品工业成为“工业立市”的一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三是建成农产品出口基地。漳州的花卉、食用菌、中白背木耳、双孢蘑菇及其罐头制品出口在全省、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2011 年全市出口农产品33.26亿美元,约占全省的60%;与其他省份的地市相比,漳州的出口农产品货值位列全国第七,被誉为“世界厨房”。其中,水产品出口货值19亿美元,占全国十分之一;罐头出口6.6亿美元,占全省80%,全国35%,被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罐头之都”,被国际蘑菇学会授予“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

    四、安全优质,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美称的漳州,是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单列管理的设区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打造。一是安全生产。漳州建设了一大批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制订农产品地方标准73 项,发展无公害农 ( 水 ) 产品认证产地面积 50 万亩,建成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27 个,扩展出口备案种养基地 55.87 万亩、绿色食品产地面积达40多万亩。二是品牌打造。近年来,漳州农业品牌建设成效凸显,涉农类产品有中国驰名商标14件,占全省涉农类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60%以上 ;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福建名牌产品( 含加工品 )121个,福建省著名商标93件,漳州市知名商标中涉农商标168 件。三是办会办展。漳州积极打造我国南方最大的农业展会,围绕“花开两岸,合作双赢”主题,成功举办四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十四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和六届中国蘑菇节,花博会拓展提升为农博会,荣膺“新世纪十年中国品牌展会大奖”。云霄、平和、华安、诏安、龙海、漳浦、长泰、南靖等县 ( 市 )分别举办了蜜柚节、青梅节、枇杷节、茶文化节、水产品节等各种特色农产品文化节活动,展示推介优势特色农产品,提高了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不断加大农产品推介活动力度,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参加广交会、农交会、绿博会等国际国内会展活动,展示推介漳州优势特色农产品,取得显著的效果。

    五、强农惠农,不断强化现代农业发展保障。近年来,漳州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工作机制创新,保障现代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漳州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机动渔船燃油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推广农村沼气等节能项目,不折不扣将各项中央补贴资金全部发放到农户和基层,有效激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活力。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漳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投入大,相继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山地水利蓄水池建设、发展农田节水灌溉、实施河道清淤整治及治理水土流失等多项水利工程,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巩固;全面推进“百个渔港建设、千里岸线减灾、万艘渔船应急”的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 建立完善了海;上渔船安全应急救助体系;在全市乡镇建立自动气象站,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较大增强。“十一五”以来,农业综合开发8个项目县,共实施137个项目,治理面积 56万亩。全市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农村受益人口超过300多万人。目前,已实现农业生产条件的可控,通过大力扶持食用菌、蝴蝶兰、鲍鱼等工厂化种养等设施农业,提高了农业单位产出水平和效益。三是机制创新。相继开展渔工渔船、水稻种植、森林火灾等政策保险,建立和完善农业灾害风险防范体系;开展海域滩涂使用权、林权、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有效增加农业投入;加快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成立了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畜禽等七个现代农业产业协调工作小组,由农林渔业部门领导分工负责,从基地抓起,延伸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地推进了优势产业聚集。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