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信息

福建农信:情系小微 服务实体

日期:2012-06-18 10:59:08 字体大小:

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福建农信社、农商银行的密切关注。作为福建省网点最多、分布最广的金融机构,一直以来,福建农信系统以增加“三农”、小微企业有效投入,促进“三农”、小微企业良好发展为己任,进行各种金融产品创新,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搭建小微企业贷款平台,形成了多形式、多层面的小微企业专业化服务体系——

  几年前,永春县的吴伟明东拼西凑10多万元创办了一家小型家电商店,由于受到市场影响,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流动资金链出现断层。这让吴伟明一筹莫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在农信社《贷款需求登记簿》上登记了贷款意向,就在第二天,接到了当地信用社人员的电话。经过审核,永春联社结尾分社当即答复给予贷款30万元,解其燃眉之急。

  吴伟明的情况,正是当下福建众多小微企业的一个真实写照。没有抵押物,也没有东西可以质押,再加上缺乏合格的财务信息和经营记录,传统的信用分析手段难以派上用场。当急需资金周转时,多数都是通过亲戚朋友东借西凑,很少考虑银行贷款。加上今年第二季度是企业生产高峰期,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多为流动周转资金,具有“短、频、急”等特点,这和当下严格复杂的金融机构信贷审核程序,很难匹配。受到资金缺乏掣肘,一些小微企业处境十分艰难。

  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福建农信社、农商银行的密切关注。作为服务“三农”、造福民生的金融机构,福建农信系统营业网点达1857家,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超过三分之一,在全省同业网点分布数中位居第一,实现全省乡镇机构网点全覆盖、金融服务全覆盖;同时布设小额支付便民点超万家,覆盖行政村的70%以上。借助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福建农信系统以增加“三农”、小微企业有效投入,促进“三农”、小微企业良好发展为己任,认真调查服务需求,进行各种金融产品创新,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搭建小微企业贷款平台,为小微企业送去实质性的帮助。

  加大投入

  实行信贷倾斜

  福建农信系统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对信贷资金实行增量倾斜、存量调整。加大有效投放,确保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努力提升扶持力度。至目前,各项贷款余额1560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00亿元,占各项贷款的25%,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占全省银行同业的30%。

  搭建平台

  拓宽融资渠道

  福建农信系统通过加强与各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银企意向签约等,有效推动银企合作,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创造条件。同时努力搭建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合作平台,拓宽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广度。

  在合作过程中,有力解决了部分小微企业无财产抵押而得不到信贷资金支持的融资难题。如推进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完善评级授信。结合小微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报表、信贷合作关系等,对小微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大大简化贷款操作流程。

  夯实基础

  满足有效需求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福建省农信社、农商银行纷纷推出各种服务新模式。这其中就有南安农商银行“增户扩面”、德化联社“农信通”模式、安溪联社支农服务、晋江农商银行建立客户信息系统等,不断夯实基础工作。

  当前全省农信系统正在扎实推进农户和小微企业的信息建档工作,以全面掌握了解企业发展现状,满足客户有效金融服务需求,主动为小微企业提供及时的帮助。

  着力创新

  完善服务功能

  鉴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现状和规模,显然,传统信贷模式与之难于匹配。因此,为小微企业量身订制金融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福建农信社、农商银行创新多种担保模式,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大力推广林权、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组合宝”担保贷款、“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贷款业务,稳步开展商标专用权、采矿权、存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收费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

  在做好代发工资、代发财政性补贴、代理保险等传统业务基础上,开办理财、保函、票据承兑等新业务,打造金融产品超市,满足小微客户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

  福建农信系统借助自身网点遍布城乡涉及面广、信息丰富的优势,不断加大力度解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各专营机构网点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如采取“双同步”简化业务流程,即小微企业客户的营销与授信的预调查、调查与审查、前期贷后检查与当期授信调查同步进行,对信用等级评定、授信额度核定、审批环节合并进行,对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实行集中处理,大大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以优质服务吸引客户,维系客户,发展客户。

  在面临新一轮产业升级格局的今天,小微企业是未来市场最具潜力的中坚力量。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有关负责人表示,农信系统将积极作为,加大支农支小力度,把小微企业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扶持实体经济,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