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6月2日,农业部办公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办公室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合力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旨在共同推进农垦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型发展,合力解决农垦经济社会发展资金缺口,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
通知从四个方面强调了充分发挥农垦组织协调优势和农发行政策性金融优势的重要性,涵盖了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其中重点是身产基地问题,分别从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推进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发展一批富有活力的特色农场三方面阐释。具体如下:
(一)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以粮食、棉花、糖料、天然橡胶、牛奶、肉类、种子、油料等产业为重点,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天然橡胶基地、智慧农业、动植物疫病和灾害防控体系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稳定可靠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二)农产品加工流通。在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流通节点,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升级改造和仓储设施、冷链物流设施、产地批发市场、现代物流中心等建设,提高农产品产地预冷、低温加工、冷链仓储配送能力,完善农产品流通配送网络,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流通效率。
(三)国家现代农业庄园。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比较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强的庄园创建项目,重点支持庄园山水田园路等基础设施、产储加销等产业发展设施、住宿餐饮娱乐等游客接待设施,以及农产品展销平台、管理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有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
(四)特色农场。围绕特色农场创建工作安排,选择一批发展条件较好、资源特色突出的农场,重点支持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信息化应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生态保育措施等的建设,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农场。
除了重点强调农业自身发展的四点外,《意见》还强调了农业与金融的合作,金融业要助力农业发展,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对区域性大型农垦集团,探索推行整体综合授信管理和“统贷-分用-统还”的模式;协调各级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为双方合作的重点项目及企业贷款争取贴息或项目建设投融资补贴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探索通过“农垦相关产业基金+农发重点建设基金”“农垦相关产业基金+农发行贷款”等投融资组合和投贷联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有效防控;推动地方政府设立农垦改革发展专项风险补偿基金,农发行根据实际情况,按风险补偿基金的一定扩大倍数,向符合条件的农垦集团、企业、农场等经营主体贷款。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它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发展农业是国家发展和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