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培训机构关。在综合考察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教学基础设施、实践实训条件以及教学管理经验等情况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调查核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评审-领导小组发布公示-签订协议”的程序,择优确定培训机构。
二是培育对象关。按照生产经营型为主,专业技能型和技能服务型为辅的原则,坚持规模适度、可持续发展,把农业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技能区分开来,以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培育重点。
三是授课师资关。按照“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授课能力强、口碑好、有公心”的要求,广泛联系,精心挑选农业技术专家、创业导师和成功人士为培育对象授课。
四是培训内容关。在抓好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针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特点,培训课程设置以思维能力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创业与守业、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道德与社会责任、三农政策解读、防灾减灾、团队合作等为主。
五是教学方法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推行“三三制”培训模式,创新“讲授、训练、交流”三位一体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式、互动式、案例式、现场教学等适应成年学员特点的培训方法,让学员“动”起来、课堂 “活”起来,素材“真”起来, 效果“实”下来。
六是班级管理关。建立班主任带班、指导员跟班、班委会管班和“半天签到”、“迟到有礼”等班级管理制度,做好“一班一案”培训档案,落实后勤保障,解决后顾之忧,激发求学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