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信息

三明市各地精准扶贫惠民脱贫致富

日期:2014-11-12 14:38:26 字体大小:

建宁县里心镇芦田村村民谢洪辉多年前上山砍伐木头时,左脚被压断,造成残疾。我市实施的精准扶贫,让他逐步摆脱贫困。在村老支书邓兴进结对帮扶下,目前,谢洪辉家里经营的农资卖到周边,还种植了1000多株黄花梨,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

我市在实践中总结推广的结对帮扶型、入股分红型、基地托养型、资金互助型、资产盘活型、创业培育型、订单带动型、搬迁改造型等精准扶贫模式,在各地“开花结果”,让更多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子。

大田县早在2011年9月就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第一轮“干群结对帮扶济困”活动,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启动第二轮“干群结对帮扶济困”活动,把全县5903户贫困户列入帮扶对象。今年以来共落实帮扶资金118.06万元,帮助115户家庭实现就业。尤溪县注重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中落实精准扶贫,八字桥乡通过大棚金柑基地的典型示范引路,致富能手吴绍桢指导郑绍炫等5户贫困户实施大棚种植技术,实现先富带后富。八字桥全乡发展种植各类中药材3000亩,直接参与中药材种植的农户达120多户,其中贫困户26户,全乡中药材年产值可达800多万元,直接收益达350多万元。宁化县在“基地托养”中采取“集中托养”和“分散托养”两种方式,其中福建鑫鑫獭兔有限公司在养殖基地建好标准兔舍及必要的生活设施,委托贫困户到基地养殖。对可利用自家闲置场所的贫困户,由基地委托农户按公司业务指导进行獭兔养殖。通过实施“基地托养”扶贫计划,2013年在42户养殖獭兔的贫困户中有39户脱贫,今年又有130户贫困户养殖獭兔。

在泰宁,基地托养的模式,让贫困户享受到“阳光雨露”。泰宁县山天畜牧业有限公司与65户贫困户签订养殖合同,提供赊鸡苗、赊饲料、赊兽药,包技术、包防疫、包回收服务。今年以来,65户贫困养殖户已出栏成品鸡达36万只,贫困户户均增收3500元。资金互助更让贫困户实现自主“造血”,通过“县社、村理事会”运作中央扶贫互助资金,已累计发放借款257人次316.9万元,回收借款211.9万元,到期还款率100%,借款户中以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为主,平均每户能增加收益2000至3000元。永安市组织绿健食品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与上坪、西洋等乡镇农户紧密联系,优先收购贫困户的鲜笋,加工后出口;组织天清、宏安、圣恒等公司与安砂、罗坊等乡镇农户签订了蔬菜保护价收购协议,保障了农户收益。

一些县因地制宜落实精准扶贫措施,让精准扶贫“根植大地”、惠泽民众。建宁县濉溪镇高峰村依托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全村现有“森林人家”、“农家乐”18家,农家超市2家,从事旅游餐饮服务的有200多人。将乐的利农、绿景农、金森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直接采购基地,由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购销、信息等服务,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经营。在明溪县夏坊乡李沂村,省侨办与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每年每户给予资金支持3000元,用于发展种养加工业,连续帮扶3年。三元区的米洋村盘活土地,把300亩土地流转给华兴贸易公司建立温控大棚,发展现代农业,稳定了土地的收入,增加就地打工收入,惠泽到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全体村民。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