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的漳州大地,连片沃野,满目生机。经过多年的积淀,我市现代农业厚积薄发,正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进入提升增速的关键阶段,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三农”政策,积极寻找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努力探索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推动“三农”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从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到台湾农民创业园,从山区林下经济、名优水果种植到沿海高密度渔业养殖,从富美乡村建设到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无一不充分展示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深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
融合现代生产理念抓农业
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将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构建大农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市场,这是我市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形成的共识。
农民创业园的建设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亮点和热点,是构建大农业、大产业的有效平台。走进漳浦台湾农业创业园,现代化的兰花种植馆、农业硅谷展示出国际化的集散大平台;来到东山陈城镇市级农民创业园,一片片绿油油的果蔬种植基地长势喜人,园区以精品理念,特色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已形成了水果、蔬菜、水产三大现代农业产业区;在云霄东厦镇农民创业园,高优蔬菜基地产销兴旺,规模、档次和效益在提升;在诏安太平镇的闽台高优农业合作示范基地,上千亩的台湾高优水果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800多亩……目前,全市已创建了11个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4个市级农民创业园,已投资4.5亿元,新增设施农业大棚5962亩以上。
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新的增长点。东山县扶持发展一批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驻东山海洋生物科技园,并引进国家海洋三所设立东山海洋生物资源研发基地等,培育形成海西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龙头企业海魁公司与省水产研究所合作设立国家海水鱼类加工研究分中心试验基地,东亚公司与厦门大学合作研究海马萃取系列等,2013年水产品加工总量30万吨,产值108亿元以上,出口创汇14亿美元,位居全省县级首位。与此同时,水产品生产企业也日益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精深加工型转变,如诏安泉盈公司石斑鱼、云霄瀚泽田养虾、东山祥源汇水产养殖等一批高科技的现代渔业项目投建投产,投资额都达数亿元以上。
农产品物流市场平台建设,解决农产品出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市除现有的海峡物流城、花卉集散中心、兰花大世界等区域大市场外,开始重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组织农业企业抱团进驻“阿里巴巴”网站。华安县建设“华安铁观音”网络销售平台,促进茶叶营销转型升级。平和已在全国建立50多个蜜柚批发市场和300多个直销点和配送中心,建立一批拥有2万多人的营销队伍及70多家蜜柚出口企业,使柚果直接进入全国千余家超市,走进国内外高端市场。
拓展新业态凸显新亮点
拓展农业新业态,进一步延伸了现代农业的内涵,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在南靖本草春种植基地,公司董事长指着一盒盒包装精美的成品说:“公司现在不仅销售新鲜的石斛,也有制成中药的石斛及石斛粉剂,还有天天外送的一杯杯鲜榨石斛汁,就像送鲜奶一样,这项新业务一经投入市场,就受到欢迎。”
目前,我市已有许多县(区)开始种植铁皮石斛,如漳浦的扬基生物有限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新型的业态使农民增收,许多农户纷纷从传统农业延伸到经营林下经济、观光农业、花卉产业、冷链物流、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如九湖德隆园艺变大盆栽为小盆栽,出品花卉600万美元;漳浦钜宝公司变单季供花为四季供花,兰花品牌越做越响;诏安开发富硒生态产业,打造“中国海峡硒都”品牌;长泰打造一批精品乡村生态休闲游项目,已成为厦漳泉和潮汕地区生态游的重要目的地。
“品种、品质、品牌这三品是农产品的生命线!”市农业局卢局长告诉记者,“我市努力引导农民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打响特色品牌”。如平和蜜柚选育出红肉、三红和黄肉等新品种;华安推广5000亩有机茶园栽培; 漳浦以农业硅谷、绿宝等企业为龙头,种植加工杏鲍菇、金针菇等食用菌;诏安、平和、南靖等山区县开发和种植了金线莲、石斛、巴戟天、沉香、金银花等中药材;龙海建立500亩“标准荔枝园”和1000亩的“标准杨梅园”,鼓励园区果农创办家庭农场和果蔬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三品一标”认证工作,通过标准园建设,园区果农增收10%以上;龙文区培育出了大闽食品、东方食品、港昌罐头等一批优质食品品牌。去年以来全市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21件,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商标225个,平和白芽奇兰茶、诏安青梅集体商标等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我市还被授予“中国石斑鱼之都”称号。
特色产业在全市农村遍地开花,为农民挣来了一沓又一沓的票子。
改革创新找准着力点
在诏安县金星乡政府大门口,LED屏幕上正滚动发布土地流转信息,显示出供求双方的情况,方便土地流转、盘活耕地。目前,全乡耕地8800多亩,已流转3800多亩,其中流转农户数2408户,流转率达到43.5%。通过盘活耕地,促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让土地释放出最大效益。该乡的湖内村已组建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1个,现代农业设施片区6个,实现蔬菜种植产销两旺,销往厦门、广东等地。
为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我市积极探索,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建成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网的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全市耕地已流转面积66.19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3.8%,诏安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9.5万亩,从而实现“地增效、人变活、业好转”的良好效益。
要保障农民创业,推动现代农业做大做强,就要进一步解决农户融资的难题。云霄在全省率先创建支农信贷协会,进一步探索“合作银行+县支农信贷协会+村融资担保专项基金”模式,累计发放贷款260笔,1437万元。今年7月15日,该县礁美村成立我市首个村级融资担保专项基金,已发放贷款7笔,89万元。启动运作4000万元农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确定兴业银行、漳州农商行、邮储银行和海峡银行等作为“助保金”合作银行。
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缓解担保难、贷款难等问题,今年来,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意见》,实施了十项举措,推进“引银下乡进村”工程建设,全市有望新增村镇银行3-4家,并在全市各县(市、区)创建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试点25个,提升农村融资能力,促进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